首页

泛闽南文化-闽南文化-闽南语在线翻译-默念收藏

微博反馈
泛闽南文化 - 闽南文化

 

1、在潮学研究中,一些学者力求在更大范围内寻找一种能够包含潮汕文化的体系。有的提出了“福佬文化”的概念,把潮汕文化看做是福佬文化的核心区,汕尾文化则是其亚区,琼雷文化也被视为其向外延伸的一部分。这个观点要确立的障碍不仅在于目前学术界对于“福佬”一词的理解尚有很大争议,还在于很难做出潮汕文化是琼雷文化以及其它闽南语系文化的核心的结论。但是,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种包含潮汕文化在内的地方文化体系,我们姑且称它为“泛闽南文化”。 
 
2、泛闽南文化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开放的、动态的、有着更加灵活和广阔空间的文化体系。它所覆盖地区的主要特点是操闽南方言(包括它的分支),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范围包括福建省的厦门、泉州、漳州3市,广东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和雷州半岛,海南省的汉族地区,台湾地区等。此外,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也分布有讲闽南方言的分散县、镇、村,香港、澳门还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我国境内操闽南方言(包括它的分支)者总共约有5000多万人,占汉族人口的4.6%左右。 
 
3、诚然,有共同语言不等于能够形成共同的文化体系,何况闽南方言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小的差别。但是,实际上客家民系在不同地区其语言及文化特征也有很多的差别。闽南文化同潮汕文化、汕尾文化、琼雷文化、台湾文化虽有差异,但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以潮汕文化同闽南文化的关系为例。先从语言上说,据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研究,用500个常用字或单词做量化比较,潮汕方言与厦门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共同点为55%左右,差异点为45%左右。这种差别并不比同在闽南区的厦门话与泉州话大多少。至于两者之间文化面貌的相同,古今学者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人们经常引用的南宋福建人余崇龟的四六文:“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潮漳之分”,可以说是一言以蔽之。虽然时隔800余年,至今依然如此。近期在诏安召开的闽南文化和潮汕文化比较研讨会上,许多学者用大量事实,论证了两者的亲缘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 
 
4、泛闽南文化以闽南为核心区,是历史上由此向外移民,将闽南文化传播、扩散到各地而后逐步形成。我们可以把泛闽南文化看做是闽南文化的延伸,这样就可以避免简单地把潮汕文化、汕尾文化、琼雷文化简单同等于闽南文化的误导,又可以在泛闽南文化的大柜架下,深入地研究它们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基本特征,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5、正因为泛闽南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由中原文化经过若干层次的加工、包装而形成的,因此必然呈现出多元性。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各地土著文化、海外文化相互影响、碰撞、渗透、融合,构成了泛闽南文化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形态。它体现在方言习俗、民风民性各个方方面面。语言专家们都肯定,闽南系方言是现存最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它融合了华夏古汉语、古吴语、古楚语、古百越语、上古中原汉语等各种成分,我们甚至可以从中搜寻出中国汉语言发展的一些轨迹。此外,闽南系方言还是借用外来语词汇最多的方言之一,包括英语、日语、泰语、马来语、印尼语等等。 
 
泛闽南地区多神教信仰也是其文化多元性的重要表现。历史上,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犹太教、婆罗门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等,都曾在这一地区传播过。泉州曾是中世纪世界宗教文化的幅射点,至今仍然保存着许多宗教遗址,被誉为“宗教博物馆”。考古学证明,婆罗门教也曾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传播过。还有一种叫做“德教”的,曾经在潮汕地区流传过,现已在中国大陆消失,但在东南亚华人中,仍有人信奉。至于佛教和基督教在这片地区,现在仍然有许多信徒。除此之外,各式各样的自然神和动物神,行业神和保护神,帝王将相、名宦乡贤、英雄隐士等的崇拜祭祀在泛闽南地区也十分突出,且融入世俗之中。在这些地方,各种宗教在儒、道、释文化的主导下,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渗透。如明代泉州的伊斯兰教清净寺,是按道教和儒家的天地理论进行改建的。元代泉州的景教称基督为“佛”,潮汕地区称道教的玄天上帝为“佛祖”,如此等等。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说明了泛南闽文化的兼容性。 
 
就其文化的多元性,还可以从许多方面说明,这里就不一一展开。 
 
6、泛闽南文化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海洋性。泛闽南地区大都沿海分布,具有内陆———海洋型的地理区位,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又有沟通内陆与海外联系之便。海洋是这一地区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反映到文化上,就是其富于开拓、创造、冒险的海洋精神。
 
这里的海上贸易至少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到了宋元时已经十分发达。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首发港口之一,潮汕的樟林港、漳州的月港等古港闻名于世。从古至今,从闽南地区到潮汕地区、汕尾地区、琼雷地区和台湾地区,沿海港口林立,商船川流不息。当明朝统治者实行“海禁”,企图割断这片土地和海洋的联系时,立即遭到强烈的反抗,在漳、湖一带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十分奇特的亦商亦盗的海上武装贸易集团,在清初海禁开放,从这里开出的“红头船”、“绿头船”即扬帆世界各地,成为世界闻名的海上贸易大军。 
 
泛闽南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宋元以后海外移民逐渐增多,近现代形成高潮。现在,使用闽南方言的海外华侨、华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近2000万,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60%以上。在东南亚国家,操闽南方言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就达到14个。在交通不发达的旧时代,海洋是海外移民迁出的载体,也是他们联系祖国唯一通道。海外华侨、华人在居住国拓荒创业,又以其血汗来报效祖国,报效桑梓,这种精神为泛闽南文化海洋性的历史积沉,增添了不少光彩。 
 
7、泛闽南地区存着悠久的商业传统,从明代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这里占地理之优,得风光之先,商业得到蓬勃发展。其商业活动是以海上贸易为动力,以民间贸易为主要形式,很少沾染官商的色彩。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使泛闽南文化打上很深的市场烙印,形成了与传统重农抑商儒家文化不同的商业文化。这种追求效益,讲求效率的文化观念,反过来推动贸易的发展,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一批批富商巨贾。在2004年《新财富》华商100富人排行榜中,台湾籍(包括祖籍福建)占24人,财产290.3亿美元;潮汕籍19人,财产230.3亿美元;闽南籍14人,财产149.6亿美元;海南籍1人,财产15.0亿美元。整个泛闽南地区入榜57人,财产682.5亿美元,分别占总人数57%,总财产52.4%。 
 
文化的业性也有其负面影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法制,不可避免地使文化带上太多的功利色彩。与善于经营的美誉同时并存的是民性的急功近利的另一面。 
 
8、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方文化,使泛闽南地区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地方。中国大陆五个经济特区,这里就占其三,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另一方面,这里近20年来发生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也同样引人注意。研究泛闽南文化,可以深入总结中国大陆这个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文化入手寻求社会发展的共同对策,使这片土地永葆朝气,为中国改革开放、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9、中国大陆过去实行计划经济,按行政区域划分,各自发展地方的经济文化,极大地束缚了中国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首先从经济上冲破这种约束,按市场规律建立了许多超越行政区域的经济协作区。但在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上,行政区域的桎梏仍然存在。虽风俗无潮漳之分,怎奈境土有闽广之异,反倒削弱了彼此的联系。研究泛闽南文化,可以加强泛闽南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协作,逐步建立起超越行政区域的地方文化圈,为经济协作提供文化依据,促进各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10、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台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也是泛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子在台湾大肆推行“去中国化”,搞“文化台独”,企图从根基上切断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从“文化台独”走向“政治台独”。开展泛闽南文化的研究,了解台湾同闽南、潮汕等地共同的文化特征,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对于粉碎陈水扁的“文化台独”的阴谋,加强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化交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闽南语翻译 闽南语歌曲 闽ICP备20012819号